【台北 中山區】未竟之役_台北美術館
目前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『未竟之役』 展覽期間為2021.10.16 - 2022.02.20 北美館門票很便宜,只要30元/全票 本展探究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脈絡,及其在此歷史氛圍中所形成之深遠影響 並向臺灣現代藝術先驅們及其成就致敬。展覽涵蓋本館之重要典藏品與國際藝術家之借件作品 透過從家居物件至美術館典藏品,展覽一方面是冷戰時期藝術、設計與科技的交匯 同時亦揭示出「未竟」遺緒,持續定義著我們對於美好生活及地球家園的想像 本位之三 李錫奇 1968 絹印 (43.5x43.5cm)x10 本位6801 李錫奇 1968 複合媒材 (45x45cm)x10 上下左右中 韓湘寧 1966 油墨、紙本 超星鑑定 陳瀅如 2016 膠膜切割圖形、28件裱框相片、錄像、水晶 王大閎的登陸月球紀念碑計畫 公認為台灣現代建築開創者之一的王大閎(1917-2018) 他的創作實踐及其數件對台灣建築史有著劃時代意義的計畫,可以看出其設計哲學兼具西方現代主義與傳統中國建築的影響 有別於加諸於他到國族框架,王大閎的哲思從他理念雄心看來是具有普世性,這股壯志關懷尤以登陸月球紀念碑《月神茜莉妮》計畫為最顯著的例證 作為一個紀念1969年登月行動的紀念碑,《月神茜莉妮》是他獨立發起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案的計畫 然而,由於台北外交關係在1979年中斷,該計畫為實現 無題 谷口瑪麗亞 2014 2016 2017 壓克力顏料、畫布 豐年雜誌 《豐年》是聚焦在農業事務的半月刊 在美國新聞處處長許伯樂的支持下,促成了美國新聞處、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與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屬的合作,雜誌創刊於1951年 與藍蔭鼎同時期的繪畫及楊英風當時的木刻版畫相似 豐年雜誌也在視覺上獨特而忠實的呈現美援期間1951-1965的鄉村日常 寰宇家務 透過電視或廣播傳送,人類登月的行動在全球各地的客廳裡被經驗了 這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