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北 士林區】風格故事 乾隆年製琺瑯彩瓷特展_故宮博物院北院
故宮北院現在展出一個非常精美漂亮的展『風格故事 乾隆年製琺瑯彩瓷特展』
展覽期間為2020.12.01~2022.06.30,展間位於二樓的203室
雖然在1月就已經來看展了,但實在是沒時間整理照片,現在才來寫文章🥺
作工細膩的琺瑯彩瓷從清康熙朝(1662-1722)開始生產以來,經歷雍正朝(1723-1735)的皇家專屬式樣;到乾隆朝(1736-1795)皇帝同樣非常關心皇家出品的生產狀況。尤其是透過他和督陶官之間的對話,而能明白乾隆年製琺瑯彩瓷係屬全新、全美官窯的一項。以風格樣式的角度來看,相對於康雍兩朝的色澤與紋樣,乾隆朝琺瑯彩瓷的燒製,在皇帝主導、關注下,可以從雙彩聯乘、集錦新樣和收納典藏三個面向理解。
展覽依循脈絡,布陳展件。第一單元雙彩聯乘,主要呈現乾隆皇帝並重洋彩和珐瑯彩瓷兩類產品,他一方面傳承雍正朝的風格樣式,另一方面也將極具個人特色的御製詩納入裝飾紋樣,讓詩畫圖式的佈局散發出濃濃的帝王格調。第二單元集錦新樣,則邀請觀眾仔細品味乾隆朝開始出現的新式紋樣,舉凡中西人物、仙山樓閣、金魚水藻和各式錦地紋,無不刷新您的視覺經驗。第三單元旨在通過傳世猶存的木匣,重溯乾隆皇帝降旨盤整清宮舊藏之際,亦置入新造瓷器,並加以彙整、分類,定名和包裝的經過。
雙彩聯乘
雙彩指洋彩和琺瑯彩兩種彩瓷。琺瑯彩瓷是宮廷技師就景德鎮生產的白瓷,以琺瑯料彩繪裝飾紋樣的作品。而洋彩瓷,依照督陶官唐英(1682-1756)的說法,則指裝飾紋樣模仿琺瑯彩瓷,且在景德鎮御窯廠一次性完工的產品。乾隆朝(1736-1795)時兩種彩瓷幾乎同時生產,且裝飾紋樣互為流通,乾隆皇帝收納貯存也將兩種彩瓷歸為一類,所以討論乾隆年製琺瑯彩瓷,必然需要同時關注兩者。請觀眾朋友仔細留意這個單元的展件安排,第一組表現傳承自雍正朝的作風,第二組為改變雍正朝的題句與佈局,更加強調細節和色彩的變化。第三組則是以乾隆御製詩取代古人題句的新創洋彩。
清 乾隆 琺瑯彩紅地山水樓閣盤
以詩畫相呼應作為主題紋飾,同時透過前後閒章傳達出紋樣的含意,堪稱是清雍正皇帝(1723-1735)刻意降旨推廣的宮廷限定版圖式。相似的佈局也存在於乾隆朝燒製完成的琺瑯彩瓷。
以院藏品為例,大約可以對比出仍有一些題句沿用了雍正朝選錄的詩品。即使如此,在紋樣的表達上,依然可以從中比較出留白逐漸減少,下筆更加注重細節的特色。
清 乾隆 琺瑯彩紅地剔花梅花山茶碟
由於雍正朝(1723-1735)選錄的題畫詩,主要取材自康熙皇帝(1662-1722)降旨編纂的詩集,因此從延續康熙皇帝文化政策的角度來看,雍正朝製作的琺瑯彩瓷,基本上仍然可以看成是延續康熙朝以來的同一脈絡。
清 乾隆 琺瑯彩藍地長春花蝶
至乾隆朝(1736-95),即使求新求變的新皇帝,想要改變成規,創作新品。但,如同傳世所見成品般,儘管選詩方面,已出現一些不見於雍正朝的題句,然而大致不偏離康熙詩集的範疇。
清 乾隆 琺瑯彩龍舟瞻瓶
這位皇帝說他的休閒嗜好是寫詩。所以終其一生,他總共創作了四萬多首詩,算下來平均每天至少要完成一首以上;這麼多的詩,除了結集出版,鐫刻古器之外,也有一部分融入裝飾紋樣,題寫於當朝官窯。如展品所見,景德鎮燒製完成的洋彩小品即題寫著御製詩,內容既有一稿兩用的題畫詩,也有四時感懷,過橋所見,不一而足。
清 乾隆 洋彩山水人物觀音瓶
紅山水
以紅色琺瑯料彩繪的風景人物即為紅山水。從康熙朝閩浙總督覺羅滿保(1673-1725)即曾收到皇帝賞賜的「法瑯白地紅山水鼻煙壺」,而說明紅山水紋樣於康熙朝已出現。
清 乾隆 琺瑯彩綠地福山壽海紅山水盤
這類源自於西洋銅胎琺瑯器的紅彩繪畫,同樣獲得乾隆皇帝的青睞。乾隆三年(1738)他對著一件銅胎紅山水鼻煙壺,讚揚圖畫精妙可愛,影響所及,讓皇家作坊的技師也將之移植至瓷胎作品。
清 乾隆 琺瑯彩紅地山水樓閣盤
十六世紀以來,漢唐宮殿建築儼然已成為蘇州作坊用以製造名畫的重要題材。相對於此,出現於乾隆朝琺瑯彩瓷上的仙山樓閣圖畫,則可看成是將雍正時期的單色調圖飾重新上彩、增添情境的新創紋樣。畫面上折帶白雲穿過蓊鬱青山,地面綠草如茵,岸旁流水有聲,居中修築的連綿高臺宮殿群,在紅牆與彩色屋瓦和巨石樹木襯托下饒具仙氣。根據造辦處檔案記載,至遲於乾隆五年(1740)時,已製作完成此類圖式。
轉足碗
一般碗的底部都有一個與桌面接觸的高台,那個部位在陶瓷術語中稱為「圈足」。而器身可以在圈足上旋轉的碗是為「轉足碗」。
清 乾隆 洋彩漁村行樂圖轉足碗
我們從督陶官上呈乾隆皇帝的奏摺(簽文)可以瞭解,在乾隆皇帝力求燒製和康熙、雍正兩朝官窯不同的新品下,唐英雖然有壓力,卻也不得不遵旨研辦。
終於在乾隆八年(1743)他繳出了玲瓏鏤空雙層套瓶和具有旋轉機巧設計的瓷器共計九種,而隔年(1744)的造辦處檔案也登錄一件「洋彩山水詩意連架大靶碗」,由於兩份材料的時間點非常相近,更加透露此類作品的創燒和可能完成的時間。
集錦新樣
乾隆朝琺瑯彩瓷的裝飾紋樣可以簡單地分成兩類,一類是寫有詩句,紋樣富含意境,如同雙彩聯乘單元的選件。另一類則佈局宛如畫,以各式精美紋樣取勝者。這個單元特別推薦只有在乾隆朝才看得到的創新風格。第一類是人物畫,舉凡文人雅士、十八羅漢,和別具新意的中西母子圖,清晰可辨的面容與栩栩如生的表情,無不引人注目,牽動一探究竟的渴望。第二類是仙山樓閣,一系列蓋在青山綠水邊,屋簷高聳入雲霄的宮殿建築,道出可居可遊的想望。第三類是細致精密的錦地紋,無論彩繪、錐刻與貼彩,在東風與西潮百卉的襯托下,益發彰顯錦上添花的意象。
瓷繡花
有別於使用琺瑯彩料揮灑裝飾紋樣的作法,這組在紅色或藍色單一一種釉彩上,逐一剔除不必要的彩料,使之呈現紅底或藍底的白描圖案,也許可以和精剔細劃的錐刻錦地紋看成是相同作工,但紋樣略簡的風格表現。
清 乾隆 琺瑯彩藍地剔花番蓮茶碗
十七世紀下半葉的伊斯蘭陶瓷也出現以類似技法完成的紋樣,無論兩者之間有無實質交流,剔除釉彩的技法,在民國初年的職人眼中有如織品繡花般的質地,所以他們把這類作品稱為紅地繡花或藍地繡花。
清 乾隆 洋彩黃地洋花方瓶
十八世紀的皇帝會逐樣檢查景德鎮御窯廠送進宮廷的瓷器。乾隆二年(1737)皇帝面對一批新造完成,包含霽紅、青花、青瓷和嬌黃等各式仿古創新的瓷器,他獨獨認為「洋彩黃地洋花宮碗甚好」,於是要求多燒造一些。
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黃地福壽八楞瓶
從傳世軌跡來看,如同展品之一的方瓶般,以黃釉為底,滿畫藤蔓枝葉纏繞的花朵,且花朵迥異於前朝樣式。加上後續皇帝又於乾隆四年(1739)、十一年(1746)和十二年(1747)重複要求燒製「洋彩洋花」,而可將此類裝飾圖案看成是洋彩系列的經典。
西洋母子
華貴富麗的西洋女子也是乾隆年製琺瑯彩瓷的一大特色,無論小盒蓋上的牧羊女,還是雙耳瓶的母子圖,明暗技法及粉色顏料的使用,讓人物臉龐更為立體,表情也清晰可辨。探討圖像出現的來龍去脈,至少有兩個面向可以討論,一是皇家作坊的技師曾否參考過相關的畫稿,二是回溯康熙朝畫琺瑯工藝起步的階段,大家口耳相傳避免讓裸露人物流通的說法,一旦對照西洋母子圖像,反而凸顯出乾隆朝廣納各式主題的創新風格。
當中有個很特別的小細節
現場有展示說明牌,畫中的小孩子手上拿著鼻煙壺
對於這種小細節感到非常有趣,聽故宮的podcast也有聽到,特地翻了一下照片還好我有拍到😎
清 乾隆 琺瑯彩黃地剔花魚藻碟
金魚水藻
立志超越前朝可能是乾隆皇帝的一個心願吧,所以對於官窯乃至於其他工藝品的產出,只要有機會,他都想要轉成乾隆風格。皇帝即位的頭一年,五月十七日他突然要求鼻煙壺上的圖案務必畫滿。或因如此,間接影響到乾隆朝琺瑯彩瓷裝飾紋樣的布局。
清 乾隆 琺瑯彩紅地剔花花卉魚藻茶碗
如展品所見,許多瓷碗的內底還要加上紋樣,其中一款就是金魚紋。它們或兩尾或三尾,自在漫游於水藻間,可愛而療癒。
收納典藏
我們在展覽中看到的琺瑯彩瓷和風格與之相似的洋彩瓷器,以保存維護的角度追溯文物傳世的歷程,發現絕大部分和乾隆皇帝經手典藏有關。尤其通過造辦處檔案揭露的訊息,得知他即位不久後,即著手清點、盤整紫禁城宮殿的文物,進行之際,同時也特別在乾清宮專闢空間,收納康熙(1662-1722)、雍正(1723-1735)和乾隆(1736-1795)三朝的畫琺瑯器。此一作為,一方面體現了乾隆皇帝繼承康熙皇帝格外重視畫珐瑯工藝品的層面,另一方面,入藏新製完成的器物,亦展現他致力於推廣當朝藝術與文化的想法。
清 乾隆 琺瑯彩紅地剔花菊花碗
主題花紋搭配顏色較淺的底圖,仿如在織錦底布加繡其他紋飾,使之產生繁花似錦的效果稱為錦上添花。檔案資料顯示,約在乾隆五、六年(1740、1741)之際,錦上添花已成為琺瑯彩和洋彩瓷系列作品常見的紋飾。基本上,洋彩瓷以錐畫鳳尾草圖案居多,而琺瑯彩瓷則有剔彩、筆描和貼繪的變化,無論何者,盡其所能的細膩和呈現滿花意象,應該是那個時代特有的風格。
我只能說看完展覽就要當下寫文章啊!🥺
已經幾乎忘記當時看展的內容了,只好看著官網在比對自己拍的照片🤣
以下再分享幾張我覺得很精美的展品
清 乾隆 琺瑯彩洋紅地對蝶碟
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嬰戲葫蘆瓶
清 乾隆 琺瑯彩藍地剔花花卉茶碗
🔎展覽名稱│風格故事-乾隆年製琺瑯彩瓷特展
📍地點│國立故宮博物院-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
🎫門票│國人憑身分證150元 / 愛台灣博物館卡 免費
📅展覽日期│2020.12.01~2022.06.30
📅觀展日期│2021.01.17(日)
📃官網│https://www.npm.gov.tw/Article.aspx?sNo=04011129
留言
張貼留言